0
词义解释  【治大国若烹小鲜】
  [鲜] 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
  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P246)
  河上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p224-225)
  《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苦烹小鲜。'”(p103)
  《淮南子·齐俗训》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p183)
  玄学家王弼则注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的众心矣”。(p228)
  注家范应元对于“烹小鲜”说本作“亨小鳞”,并注:“小鳞,小鱼也。治大国譬如亨小鳞。夫亨小鳞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烂。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盖天下神器不可为也。”(p224-225)
  列代帝王也是如此注解。
  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明太祖、清世祖多注如此。(p370---372)

当代人辨析

  做事都有共同之处,但是仅仅说治国就像做菜又不去具体说明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那么让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老子作为东周的文化大师,竟然写出这种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思的文字,还能算是文化大师吗?因此显然不能这样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知道中国的很多语句背后都有著名的典故,如果不知道其背后的典故就无法理解那个语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因此可以猜想到在当时一定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治国如同做菜”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情节又和老子的治国观点十分吻合,老子才会借用这个故事来谈论治国,如果是这样那么本句话就能准确地表达出老子说的是什么意思。“治国如同做菜”的故事既然能在当时广泛流传,那么当今是否还在流传呢?为此我以治国和做菜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搜索,果然搜索到这样的故事:
  伊尹建议商汤停止向夏桀进贡,看夏桀如何动作,以探测夏桀的实力。夏桀果然非常愤怒,征调九夷的兵力,要来伐商。伊尹当即劝商汤说:夏桀还能调动兵力,我们伐他的时机还未成熟。于是,商汤又向夏桀进贡。当伊尹看到时机成熟时,又一次停止向夏桀进贡,但因为夏桀的暴行,这次,他未能调动军队了,于是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
  商汤很快就打败了夏桀的军队,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诸侯一举拥戴贤德的商汤为「天子」建立「商朝」。

分析

  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又听到各个诸侯王都在咒骂夏桀(这从其它的史料可以证实),就认为夏桀与大家离心离德,是进攻他的时候了。这对一般人来说毫无疑问都会这么认为,但是诸侯王咒骂归咒骂,只要在心目中还承认夏桀是天下的天子。就会听他的调遣。因此攻击夏桀的时机是否成熟不在于诸侯王是否咒骂夏桀的表面现象,而在于夏桀能否调动诸侯王的军队,如果夏桀连诸侯王的军队都调动不了,这时夏桀才被众诸侯从内心深处彻底地抛弃了,人们一旦从内心深处抛弃了他,他才是孤家寡人没有力量了,这时候攻击夏桀的时机才真正到来。由此可见伊尹没有一点自己的欲望,因此才能既不着急也不懈怠,而是通过试探证实夏桀已经没有力量了才动手攻击他。
  注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商汤没有一心想打败夏桀自己来取而代之的欲望。否则如果一心想打败夏桀自己来取而代之的话,不可能有那份耐心去等待,如果夏桀始终都能调动诸侯王的军队怎么办?那不是一辈子也不能去攻打他了吗?!当夏桀已经被众诸侯王从内心深处抛弃了,那么客观就需要有一个能与人民为善的人替代他,因此那时攻击夏桀来取而代之就是客观的需要,是天意!因此做事不能有自己的要求才能根据客观的需要去做,而做菜时之所以操之过急是因为当时有想更快地把菜做好的要求,做菜时松弛懈怠是因为心里还有其它的要求,心思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心不在焉所致,所以无论是治国还是做菜不能带有自己的要求才能像伊尹那样完全根据客观的需要去做。
  老子作为东周的史官在他所接触的圈子里,想必大家都知道“治国如同做菜”这个传说,因此他借用这个典故,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来谈治国。因此本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伊尹做菜那样,不能带有自己的要求才能完全根据客观的需要去做。”本句话指出了治国的关键,比如说我那次就是因为有贪图便宜的要求,从而忘了我不该买瓜的事;毛泽东就是因为有想当共产国际领袖的要求,在1957年搞经济建设时就把实事求是忘到了脑后;戈尔巴乔夫就是因为有摧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连他正在做挖他作为苏联领袖的基石也忘到脑后了。老子用一句话就能点明治国的关键问题,可见其文学功底是多么的深厚!
关闭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 聚财吧. All rights reserved.